首款搭載48V輕混系統的國產A+級SUV,東風啟辰星正式亮相
11月22日,第十七屆廣州國際車展正式拉開帷幕。在本屆車展上,東風啟辰正式發(fā)布了自家全新VSA智能模塊化架構,以及基于該架構誕生的首款車型——啟辰星。新車定位A+級緊湊SUV,將主打細分市場。新車預計將于2020年第一季度正式與消費者見面。
( 東風啟辰星發(fā)布會 )
架構亦是布局
首先,東風啟辰發(fā)布的VSA智能模塊化架構,是為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專屬打造的造車平臺。該平臺具有頗為豐富的靈活性,通過改變車寬、前后懸和軸距合理“適配”多種車身尺寸。同時,VSA平臺還可兼容包括自然吸氣、渦輪增壓等傳統燃油動力,以及混動、純電等新能源動力。
( VSA智能模塊化架構 )
也正是因為該平臺的靈活性,未來東風啟辰旗下將涵蓋VSA-L(中大型平臺)、VSA-C(緊湊型平臺)以及VSA-E(電動車平臺)三個細分平臺。這也意味著東風啟辰未來的產品線將通過該平臺覆蓋主流燃油車級別,未來也將基于該架構推出東風啟辰的純電車型。
( VSA智能模塊化架構 )
在活動現場,東風啟辰總經理馬磊表示:“自主品牌的優(yōu)勢在于更懂中國消費者。面向啟辰新十年,集聯盟全球智慧,為中國消費者專屬打造了VSA智能模塊架構,并以啟辰星為起點,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加精彩的智趣用車生活!
此外,為了迎合汽車“新四化”理念的變革,東風啟辰VSA架構整體還加入了電子電氣系統架構的布局,并為即將到來的5G/V2X時代預留了“接口”,以便滿足新時代對汽車功能自動化的需求。
首款搭載48V輕混動力系統的A+級SUV——東風啟辰 星
啟辰星作為東風啟辰旗下的全新車型,除了是最新的VSA平臺架構外,還是首款搭載48V輕混動力系統的A+級SUV車型。通過位于發(fā)動機皮帶端且功率更大的P0電機(啟發(fā)電一體機),有效的提升了整臺車的燃油效率。同時,48V輕混系統還可以在特定情況下為發(fā)動機提供助力。得益于P0電機更高的發(fā)電效率,系統還可以對發(fā)動機冗余動力進行能量回收。進一步提升整套動力系統的工作效率。
( P0架構示意圖 )
除了48V輕混系統外,東風啟辰星的外觀設計也頗為吸睛。全新的設計理念源自于此前發(fā)布的The V概念車。整車視覺效果雍容大氣,并不會展現出一絲“油膩之感”。圓潤的車身線條的刻畫,也令啟辰星少了幾分暴躁。雖然這樣的設計理念并未迎合當下年輕市場對運動范的追求,但通過細節(jié)部分的優(yōu)化,讓啟辰星的受眾面更廣泛。
( 東風啟辰星 )
( 東風啟辰星 )
尤其前臉部分面積超大的進氣格柵以及全覆蓋式的鍍鉻設計,被稱之為“星空格柵”。如此設計,讓啟辰星更具一份美式的粗獷氣息。三圍尺寸達到了4691/1905/1694mm,軸距為2756mm,很明顯這又是一臺定位于A+級別的“準中型”SUV車型。
( 東風啟辰星 )
走到車尾,類似回力標造型的尾燈難免會讓人感受到一種“熟悉”之感。此外,車尾橫貫式尾燈造型為時下流行元素,一方面拉寬的車尾的視覺效果,另一方也有效的降低了視覺重心。
( 東風啟辰星發(fā)布會 )
現場展車并未公布內飾造型,但據廠家表示,啟辰星將搭載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和15.6英寸的多媒體中控屏。此外,啟辰星還會內嵌與聯合百度開發(fā)的CCS4.0啟辰全新車聯網系統,提供智能物聯、汽車云支付、組隊通信、AR實景智能導航等多項先進智能交互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啟辰星的語音交互系統,實現具備粵語方言識別功能的四音區(qū)語音交互,支持全應用場景語音控制,并具備聲紋ID識別功能。在進一步結合時下的智能網聯化“新標準”的同時,在信息安全方面也有相關布局。
在現場,廠商并未公布東風啟辰星的動力配置。但48V輕混系統的加入以及VSA模塊化平臺架構的運用,都令這臺全新車型充滿了新鮮感。
( 東風啟辰星發(fā)布會 )
只不過,A+級細分領域一直都是中國自主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想要真正在這場“十分激烈”的搶灘登陸戰(zhàn)中贏得一片陣地,啟辰星除了需要足夠的產品力之外,最終的售價方才是最關鍵性的因素。
編輯:周到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億歐,經億歐授權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轉載說明,違規(guī)轉載法律必究。
作者:王新宇 來源:億歐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yè)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2 一文看全:中國智能電動部件企業(yè)“圍攻”慕尼黑
- 3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4 名爵翻身把歌唱?搭載半固態(tài)電池,全新MG4大定39分鐘破萬
- 5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6 “紅海”市場依然有新“花樣”,2025成都車展重磅SUV全面看
- 7 今年已過3/2,新勢力們的銷量目標還不到一半
- 8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據從哪里來?
- 9 沃爾沃XC70到底是不是“換標”領克08?
- 10 增程式的“痛點”可以用AI修復?!如何讓油電無縫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