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公布2017年度業(yè)績,排名日本第四
本田發(fā)布2017年度集團業(yè)績,全球汽車銷售高達519.9萬輛,同比增長3.4%,刷新歷史紀錄。營業(yè)額同比大增9.7%,達到15兆3611億日元,約合8900億人民幣。凈利潤同比大漲71.8%,達到1兆593億日元,約合61億人民幣。
美國稅改調低了企業(yè)的法人稅,一次性獲得3461億日元額外收益,約合200億人民幣。這筆意外收入彌補了因高田氣囊召回的損失。值得一提的是,本田在美國的累計生產(chǎn)汽車達到了2500萬輛。
中國市場依舊高速增長,增長率高達11.5%,共售出145萬輛,占本田全球份額的27.8%,成為本田全球第二的單一市場。廣汽本田也完成了第600萬輛下線的目標。
在日本2017年度的企業(yè)凈利潤排名中,本田位列第四,前三位是豐田、三菱UFJ、軟銀。與前三名相比,本田還是被人詬病利潤率太低,2016年的平均凈利潤是6%,2017年跌至5.4%,預計2018年會繼續(xù)下降至4.5%,低于全球車企的平均水平。
賞車點評:年銷520萬輛,利潤率卻只有5.4%,元兇是曾經(jīng)的好伙伴——高田氣囊,近年來本田因為高田氣囊的召回和庭外和解損失了不少利潤。
今年東本CR-V機油增多門爆發(fā),導致CR-V處于停售狀態(tài)。已售車型肯定是要召回的,所以2018年的平均凈利潤跌到4.5%就不奇怪了。
這也給國內車企敲個警鐘,做好產(chǎn)品,不然會越做越虧。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融資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3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4 一文看全:中國智能電動部件企業(yè)“圍攻”慕尼黑
- 5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6 名爵翻身把歌唱?搭載半固態(tài)電池,全新MG4大定39分鐘破萬
- 7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8 “紅!笔袌鲆廊挥行隆盎印,2025成都車展重磅SUV全面看
- 9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shù)據(jù)從哪里來?
- 10 今年已過3/2,新勢力們的銷量目標還不到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