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呼吸機缺口近1000000臺,中國產能可否滿足全球的需求?
滿足全球疫情防控的需求不現(xiàn)實
21家有創(chuàng)呼吸機中國制造企業(yè),全年幾千臺的產能,對應的是目前至少2萬臺的國際訂單,這中間的差距是倍數級的。
與國際同行一樣,中國的企業(yè)也進行了招工、擴大生產線、三班倒等增產方式。邁瑞醫(yī)療制造系統(tǒng)總經理景軍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深圳光明工廠去年常規(guī)時間段里有2000多人,目前已增至3800余人,加班加點滿負荷開工的情況下,每個月可以生產3000臺呼吸機,比以往增長了3倍。他們希望,6月份的月產量可以達到4000臺。
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1家有創(chuàng)呼吸機生產企業(yè)中,其中8家的主要產品取得了歐盟強制性CE認證,周產能約2200臺,約占全球產能的五分之一。從3月中下旬至4月8日,向國外提供了有創(chuàng)呼吸機4000余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過去全年產能的一半。
有廠家表示,此前,他們接到過來自美國的意向訂單幾萬臺,產能超出他們的極限,“根本不會考慮接單”。
工信部曾在4月初向社會各界呼吁,對中國呼吸機產能要有清醒的認知,“滿足全球疫情防控的需求不現(xiàn)實”。
一方面,有創(chuàng)呼吸機是高端醫(yī)療設備,準入門檻很高。因為供給重癥患者使用,無論哪個部件出現(xiàn)問題,都會導致有創(chuàng)呼吸機失靈、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每一款有創(chuàng)呼吸機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長時間的測試及打磨。
另一方面,中國雖然有21家有創(chuàng)呼吸機生產企業(yè),但這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yè),核心零部件包括音圈電機、渦輪風機、電磁閥、芯片、流量和壓力傳感器等,其主要供應商均在歐美。當前,這是制約世界范圍內呼吸機產量的最重要原因。
由于此前,呼吸機市場很小眾,需求量、產量每年都比較穩(wěn)定,全球從未出現(xiàn)過零部件斷供的情況,因此中國的呼吸機生產企業(yè)較少考慮國產化的替代方案。但國產化替代方案的選材、測試工作將十分漫長,恐怕要進行數月甚至一兩年的工作。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