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第一股光環(huán)消退!億華通再赴港IPO,連虧兩年應收款高企
難成氫能源版“寧德時代”
盡管被稱為“氫能源第一股”,與被稱為“鋰電池第一股”的寧德時代相比,億華通的成績表現都與其相差甚遠。
這無可厚非。造成億華通與寧德時代巨大差距的,主要還是因為氫燃料電池行業(yè)其實還處于商業(yè)化的早期階段。億華通仍然需要與終端客戶共同進行市場開發(fā)。
據灼識咨詢,2016年至2019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從6百增長至2.7千輛,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3.3%,2020年受疫情和政策影響下降到1.2千輛。受最新政策帶動,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預計將會于2025年超過4.6萬輛。
這與鋰電池發(fā)動機的純電動車相比,氫燃料電池汽車出貨量目前只有前者的零頭。根據乘聯(lián)會數據統(tǒng)計,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達到13.4%,高于上年8個百分點。2022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將達550萬輛左右,實現70%左右高增長。
由此也決定了億華通未來幾年的上限。
在國內,兩者在現階段似乎形成了一種默契分工:電池車以中短途的C端場景為主,而氫燃料車則以長途商用的B端場景為主,如公交車、商業(yè)大巴、物流車等。而C端和B端市場的體量規(guī)模也顯而易見。
而造成這一市場狀態(tài)的根本在于“制氫”難題。目前,抑制氫能源發(fā)展的主要困境在于氫的制取,如何高效的制取氫氣成為整個產業(yè)的痛點所在。
以氫為燃料的電池技術本身也還處于突破階段。氫燃料電池大體由電堆和控制系統(tǒng)組成,電堆是核心部件,約等于傳統(tǒng)汽油車的氣缸,占據了整車成本的七成以上。而目前,電堆當中的端板和膜電極等核心部件,國內目前主要還是依靠進口,氫燃料電池的成本整體上相比傳統(tǒng)內燃機還有較大差距。
不過,氫燃料電池行業(yè)正在不斷迎來的政策利好是,去年以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已經出臺了氫能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了“百站、千億、萬輛”的戰(zhàn)略目標,從加氫站、產業(yè)規(guī)模和氫燃料電池車出貨量方面,做出了定量的頂層設計。
《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也提出,到2025年,氫燃料汽車保有量計劃達到10萬輛左右,加氫站數量達到1000座以上。而在2021年年底,這兩個數字分別只有9400輛、218座。接下來的四年時間,對于億華通在內的氫燃料電池廠商來說,對于行業(yè),都是一個質變的關口。
在這樣的早期階段,億華通正是先從氫能資源豐富的城市切入。一直以來,億華通的商業(yè)推廣策略都是基于“點線面”的邏輯,主抓北京、張家口、上海、鄭州等在氫產業(yè)鏈較為成熟的七個城市,利于氫燃料電池的技術研發(fā)和成本控制。進入這些重點城市后,其再拓展直線距離500公里的推廣城市。直到制氫技術突破的時候,億華通再利用前期的推廣城市和城間管網為紐帶,建設氫能產業(yè)區(qū)。
盡管截至2021年年末,搭載的億華通的氫燃料電池車輛只有1800輛。2021年,億華通的商業(yè)進程明顯加快。3月份,與向來重視氫路線的豐田成立了華豐燃料電池公司;與大運汽車開啟了西部首條重卡示范線,向重卡場景滲透;還與申能能創(chuàng)、水木明拓等公司先后簽署氫能產業(yè)發(fā)展計劃。在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儲備,以及大規(guī)模生產能力方面,億華通從去年起已經準備就緒。
此外,億華通的技術自研的方向還在往縱深處探入。從燃料電池發(fā)動機再到電堆研發(fā),目前已經到了更細化燃料電池膜電極。另一個好消息是,億華通旗下的聯(lián)營公司神力科技已經有了生產自主電堆的能力,而從財報中也可以看到,億華通對外采購電堆電極等核心部件的份額也正在逐年下降。
億華通也正大力投入大規(guī)模生產線。此前,公司自主開發(fā)的年產量2000套的燃料電池發(fā)動機系統(tǒng)半自動化生產線已經投產,實現了從小批量示范產品,到批量生產線產品的轉變。
就在很多投資者嘆息,氫能何時才可以普及的時候,實則氫能源產業(yè)內一場關于制氫的“革命”正在悄然進行。
總的來看,沒有人再懷疑氫能源的價值,作為最純凈的能源,它幾乎是實現“碳中和”的必經之路。
來源:獵云網
原文標題 : 氫能第一股光環(huán)消退!億華通再赴港IPO,連虧兩年應收款高企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 全球綠氨規(guī)劃產能已超4200萬噸,中國第一,澳洲第二,印度第三
- 2 近期中國電解槽市場有哪些新變化?
- 3 從部委文件看政策:氫基能源是國家接下來大力培育的新能源產業(yè)
- 4 綠色氫氨醇成氫能當紅炸子雞,后續(xù)預計還會有政策文件加持
- 5 國內綠氫制SAF項目技術呈現兩個階段特征
- 6 廣東殺瘋了!一周連收兩大氫能項目
- 7 氫能行業(yè)2025年中期策略:船舶綠色燃料場景突破,看好綠氫運營及設備商
- 8 歐洲新國家補貼框架生效:歐洲綠色氫氨醇項目將迎來20-40%降本
- 9 工業(yè)顯微鏡解決方案 | 蔡司顯微技術賦能氫能產業(yè)升級
- 10 風電正在成為綠氫降本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