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了手機市場的助攻王牌
AI成了手機市場的助攻王牌。
手機拍不出夜景?AI自動設置最佳對焦和曝光,夜景大片秒殺朋友圈。
原圖太過平淡?AI分析圖片,五秒內自動調節(jié)亮度、對比度、飽和度和曝光等參數(shù)。
自拍不滿意?AI識別人臉,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定制美顏。
原本在“朋友圈攝影大賽”這條跑道上,業(yè)余選手和專業(yè)選手實力差距懸殊。而現(xiàn)在AI出手,拍照水平則儼然沒有差距了。
但即便同為AI門中人,也是有鄙視鏈的。照騙程度,和鄙視鏈直接成正比。
(2018年IPPA iPhone手機攝影大賽系列類第一名《都市印象派》,設備為iPhone X)
初級修圖師——AI軟件
在所有和AI修圖有關的軟硬件中,AI軟件是目前最基礎、應用最廣泛的工具。
打開手機APP,拍攝或者直接放入一張圖片,點擊軟件自帶的一鍵修圖功能,再從濾鏡中選擇一種套用進去,“照騙”火速完成。
市面上的AI軟件也是不勝枚舉,主打美顏的、修圖的,靜態(tài)的、動態(tài)的,用戶的多元需求都得到了滿足。據(jù)統(tǒng)計,攝影圖像類應用的用戶規(guī)模今年已經超過5億,而專攻美顏的APP——美圖秀秀今年5月的月活躍用戶數(shù)破億,遙遙領先其他攝影類APP。它在16-25歲人群中的滲透率達到了27.9%,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8個百分點。
(上表為2018年6月攝影美化APP月活躍用戶數(shù),這些APP大半用到了人工智能)
幕后“主使者”——AI微微一笑,這里面當屬它的功勞最大。
首先,開發(fā)者們會讓軟件帶有識別功能,并植入多套算法。使用者放入圖片后,軟件就會啟動識別功能,有針對性地對圖片進行分析,接著當用戶選擇了一套濾鏡后,相對應的算法就會啟動,自動修改圖片,從亮度、對比度、飽和度,到磨皮、祛痘、瘦臉等等都能實現(xiàn),只有你想不到,沒有軟件做不到。
大多數(shù)修圖APP加載的算法得益于AI機器學習功能。開發(fā)者會給出一大堆原圖,再給出一堆修改過的圖片,AI就會對二者進行學習,得出一個模板。當然,這些圖片的修圖風格是類似的,因而開發(fā)者們只需給出幾百到幾千張圖片,AI就能完成學習,再被載入APP中。
用AI算法APP來應付日常的生活需要是夠用了,然而面對多人、復雜環(huán)境和夜晚等場景,這些軟件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機器學習只能得到一套固定的模板,不能應付多樣化的生活需求。
可能有人會問,這不還有深度學習嘛?
確實,已經有修圖軟件使用了,取得的效果還不錯。先前在社交網絡大火的藝術照片編輯軟件Prisma就是基于深度神經網絡技術完成的,使用者把照片放進去后,點擊列表下方藝術家的照片,就能“創(chuàng)作”出和藝術家風格非常相像的作品。但是,基于算法的軟件在應用上本身就有缺陷,它們缺乏處理AI任務的單元,如果要完成復雜的任務就得在云端完成。使用Prisma時,人們必須打開網絡,選好套用的模板后,還要等待個幾分鐘,才能看見成品。軟件的新鮮勁一過,失去耐心的使用者大多棄用了這款軟件,轉投其他更快、更方便的應用程序。
(Prisma修圖前后對比)
殺雞焉用宰牛刀?本來機器學習就能完成生活中大部分場景的需要,若用到深度學習,效果只比前者好了那么一丟丟,用戶卻跑光了。這也是大多數(shù)AI修圖軟件不夠完美,卻依然走俏的緣由所在。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