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識物,到底是門怎樣的生意?
AI能說和聽,這事兒大伙都知道。比如足夠普及的智能音箱和手機里的語音助手、語音輸入法。
而在感知智能這個大方向里,AI當然不只能說,同時還能看——比如說在張學友演唱會上抓個逃犯啥的。但AI的“看”不僅是識別人臉,同時也可以認識和判斷物體。比如谷歌的猜畫小程序就是依靠AI識物來實現(xiàn)的。
但這個領域,似乎還沒有找到太多商業(yè)化的辦法。人臉識別可以進行大規(guī)模安防應用,但AI識物在今天的更多應用展示,還是停留在游戲與炫技的層面。
有沒有辦法讓AI識物的能力從“鬧著玩”,變成“能賺錢”?
國內外各種AI勢力正在努力破解這個問題。理想總歸是美好的,而現(xiàn)實是緩慢摻雜著殘酷。
AI之眼,似乎還沒有給商業(yè)世界帶來足夠的魅惑。
Google Lens:下一個時代還是又一塊雞肋?
普通人能夠應用的AI識物最主要還是集成在手機攝像頭當中。當用戶把攝像頭對準想要識別的各種東西,AI系統(tǒng)就會通過圖像識別以及OCR技術,給出相應的結果。
聽起來還是蠻帶感的。
目前這個領域探索幅度最大的則是AI巨頭谷歌。在2017年I/O大會上,谷歌發(fā)布了集成在Google Photos里的Google Lens功能。通過這個功能,手機用戶可以將攝像頭對準各種各樣的東西,然后讓AI開口說話,告訴你ta看見了什么。
確切來說,Lens的很多功能還是相當實用的。比如當旅行者面對一個不知名的文物古跡,可以用Google Lens 來獲知相關的歷史以及文化知識;對準一瓶葡萄酒,AI可以告訴你這瓶酒的各種信息,比如年份、品飲方式、價格等等;在異國他鄉(xiāng)拍攝交通指示牌,AI會借助谷歌翻譯的力量把這些信息翻譯出來。
谷歌沒有公布Lens到底能識別多少東西,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其可識別種類已經相當多。在今年的I/O大會上,該功能還被進一步升級,可以用來拍照識別文字信息、推薦穿搭風格,甚至還能識別海報給出的藝人資料與作品。
從一年的發(fā)展來看,谷歌對于Lens的期待很大,不僅升級了它的產品地位,還不斷激發(fā)新功能,并建立與谷歌其它AI應用的聯(lián)系。
雖然看似無所不能,但什么都能識別的Lens也有軟肋:Lens的真實工作流程是將識別物體與數(shù)據(jù)庫進行匹配。換言之數(shù)據(jù)庫的大小直接影響著Lens的使用體驗。而其技術本身的創(chuàng)造力則乏善可陳。比如吳恩達去年就無情嘲笑過:Lens的識花功能其實早就是百度玩剩下的。
目前來看,Lens在真實生活中還是“偶爾驚艷、日常癡呆”。當然對于中國消費者的不便就更多了,比如Lens目前并不支持中文。
但是AI識物這條路卻是兵家必爭之地,微軟就不斷宣稱Bing搜索中的拍照搜索一點也不比Lens差。
可無論是谷歌還是微軟,都無法解決AI識圖搜索的根本問題:用戶打開率低,商業(yè)化程度較差。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