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養(yǎng)豬?阿里“ET大腦”究竟在做什么?
近日,阿里云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布達成合作,將對ET大腦進行針對性訓練與研發(fā),最終全面實現AI養(yǎng)豬。據了解,在前期的理論驗證階段,ET大腦提升了母豬年生產能力3頭,死淘率降低3%左右。
在國內,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被賦予了AI新時代的開創(chuàng)重任。一年多前,阿里發(fā)布人工智能ET大腦。去年12月,阿里云在云棲大會上正式宣布,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業(yè)優(yōu)化、輔助醫(yī)療、環(huán)境治理、航空調度等全局能力為一體的ET大腦,全面布局產業(yè)AI。與此同時,阿里云還首次公布了ET大腦的Logo。
在具體應用方面,阿里云的ET大腦也進行了多項探索。
ET大腦之智慧城市
上個月底,馬來西亞官方宣布,將首次引入中國AI技術對城市進行全面調節(jié),并正式簽約阿里云ET城市大腦。此次簽約之后,未來AI將全面應用到馬來西亞交通治理、城市規(guī)劃、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包括首階段應用于首都吉隆坡281個道路路口,通過紅綠燈動態(tài)調節(jié)、交通事故檢測等緩解擁堵的交通狀況。
此次與馬來西亞和做,是ET大腦的首次“出口”。但事實上,這一計劃已經在中國的城市建設中逐漸上演。
早前,ET大腦曾在杭州進行了試驗,據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表示,交通在任何大城市都是個老大難問題。而“城市大腦”這個人工智能系統(tǒng),能對監(jiān)控攝像頭、紅綠燈每天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自我管理,優(yōu)化方案。
2016年,杭州市蕭山區(qū)試點,首先通過監(jiān)控攝像頭和路況采集裝置,“數”出了杭州到底有多少車:杭州市區(qū)車輛保有量是120萬輛,但限行后,每天上路的車仍有120萬輛。其次,系統(tǒng)根據實時交通流量,對紅綠燈進行統(tǒng)籌調節(jié),使得車輛在高架路上的通行時間平均縮短了5分鐘,在普通道路上的車速提高了15%-20%。
近日,據說衢州的市民也開始沸騰了。在ET大腦的助攻下,衢州市設計出了“四網一大腦”總體架構。
未來ET大腦會將城市塑造成什么樣或許難以設想,但就如王堅所說,城市是人類發(fā)明的最大智能硬件,但這個硬件‘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城市只有利用好數據資源這一項新資源,運用人工智能中樞,才能解決各種城市公共問題。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