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消費級“人工智能”離我們有多遠?
玩概念前先把產品體驗做好
其實公允來說,語音控制功能本身還是相當不錯的,可以讓用戶解放雙手,即便不搭上“人工智能”這個賣點也可以讓用戶滿意的。不過目前市面上以智能音箱為代表的搭載語音助手的產品大多體驗強差人意。
首先是語音識別精度的問題,雖然現在中文語言識別的技術不斷提升,不過由于中文相對靈活的語法系統(tǒng),智能音箱目前還不能靈活掌握,尤其是對長句子的理解和不同地方口音的識別。據本居士的觀察,很多智能音箱用戶在“交流”時都用各種“例句式”的指令,然而即便如此音箱的回應率也相當一般,與國外像亞馬遜Echo音箱等產品的差距比較明顯。
其次是功能方面的問題,目前智能音箱的功能相對單一,基本上除了播放歌曲,朗讀新聞之外基本就沒有其他功能了。少數品牌會有一些比較個性化功能,比如購物等等,但一般只會為用戶搜索排名第一的商品,非常雞肋。同時,購物時用到的“音紋驗證”因為技術的問題顯得非?量,哪怕用戶感冒都會認不出。
目前已經有品牌的智能音箱能實現家庭電器管家的功能,前一段時間小米也發(fā)布了自家的智能音箱產品,官方宣傳視頻中該智能音箱可以根據用戶的語音指令來開關家中的智能產品,如智能電燈泡、掃地機器人、智能電視甚至是電飯煲(當然米還是要用戶添加和洗干凈)。不過這些產品必須要是同一個品牌才行,對用戶的要求有點高。
人工智能產品的三階段
人工智能的概念很寬,所以人工智能也分很多種,我們可以按照實力將人工智能分為以下三大類。
弱人工智能:擅長于單個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有能戰(zhàn)勝象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但是它只會下象棋,你要問它怎樣更好地在硬盤上儲存數據,它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了。
強人工智能:人類級別的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類比肩的人工智能,人類能干的腦力活它都能干。創(chuàng)造強人工智能比創(chuàng)造弱人工智能難得多。這里的“智能”是指一種寬泛的心理能力,能夠進行思考、計劃、解決問題、抽象思維、理解復雜理念、快速學習和從經驗中學習等操作。
超人工智能:牛津哲學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把超級智能定義為“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比最聰明的人類大腦都聰明很多,包括科學創(chuàng)新、通識和社交技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一點,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萬億倍的。
如果從這些定義來看,目前人類在弱人工智能進展頗大了,畢竟連圍棋這種“人類最后的智慧高地”都被攻略,不過這類型人工智能做成消費級產品用途太單一。至于強人工智能雖然看起來和目前的智能音箱“很像”,不過也只是看起來像而已,目前的智能產品離真正的強人工智能還有一大段距離。
總的來說,目前所謂的AI產品大多是搭載語音助手的產品變種,離真正的人工智能還是有不少的差距,同時由于成本的考慮,這些產品的硬件規(guī)格都不是很高,導致產品體驗一般。從這個角度來看,完善這些產品本身的性能,比掛上個“AI”的新名號要正要得多。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