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網離不開智能化,智慧物流網逐漸鋪開
本文來源:物聯傳媒
本文作者:Vior.Liu
10月28日,國家發(fā)改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發(fā)布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共計22個(如下圖)。按照地區(qū)劃分,東部地區(qū)8個、中部4個、西部地區(qū)9個、東北地區(qū)1個,涵蓋了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guī)劃》中確認的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陸上邊境口岸型等6種國家物流樞紐類型,
加上2019年確定的23個名單(如下圖),2019-2020年,全國已經布局建設了45個國家物流樞紐,覆蓋27個大省(市、區(qū))。
關于國家物流樞紐的建設早在2018年11月時,政府就提出要發(fā)展"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體系,確保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民生產總值比率降低的目標。同年,國家發(fā)改委和交通部公布了127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名單。
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承載城市
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包括石家莊、保定、太原、大同、臨汾、呼和浩特、烏蘭察布、沈陽、長春、哈爾濱、佳木斯、南京、徐州、杭州、合肥、南昌、鷹潭、濟南、濰坊、鄭州、安陽、武漢、長沙、衡陽、南寧、柳州、重慶、成都、遂寧、貴陽、遵義、昆明、拉薩、西安、延安、蘭州、酒泉、格爾木、烏魯木齊、哈密、庫爾勒。
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包括天津、唐山、秦皇島、滄州、大連、營口、上海、南京、蘇州、南通、連云港、寧波―舟山、蕪湖、安慶、福州、廈門、九江、青島、日照、煙臺、武漢、宜昌、岳陽、廣州、深圳、湛江、欽州―北海―防城港、洋浦、重慶、瀘州。
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包括北京、天津、哈爾濱、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廈門、青島、鄭州、長沙、武漢―鄂州、廣州、深圳、三亞、重慶、成都、貴陽、昆明、拉薩、西安、銀川、烏魯木齊。
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包括天津、石家莊、唐山、邯鄲、太原、鄂爾多斯、包頭、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大慶、上海、南京、無錫、蘇州、杭州、寧波、嘉興、金華、合肥、蚌埠、福州、三明、南昌、青島、鄭州、洛陽、武漢、十堰、襄陽、長沙、郴州、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南寧、柳州、重慶、成都、攀枝花、貴陽、西安、寶雞、石河子。
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包括天津、石家莊、保定、太原、呼和浩特、赤峰、沈陽、大連、長春、吉林、哈爾濱、牡丹江、上海、南京、南通、杭州、溫州、金華(義烏)、合肥、阜陽、福州、平潭、廈門、泉州、南昌、贛州、濟南、青島、臨沂、鄭州、洛陽、商丘、南陽、信陽、武漢、長沙、懷化、廣州、深圳、汕頭、南寧、桂林、?、重慶、成都、達州、貴陽、昆明、大理、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喀什。
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包括呼倫貝爾(滿洲里)、錫林郭勒(二連浩特)、丹東、延邊(琿春)、黑河、牡丹江(綏芬河―東寧)、防城港(東興)、崇左(憑祥)、德宏(瑞麗)、紅河(河口)、西雙版納(磨憨)、日喀則(吉隆)、伊犁(霍爾果斯)、博爾塔拉(阿拉山口)、克孜勒蘇(吐爾尕特)、喀什(紅其拉甫)。
直到2019年9月,兩部委正式確認首批23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
隨著建設的推進和項目逐漸增多,今年參與申報的物流樞紐項目總共有56個。根據數據顯示,未來5年將會布局超過210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項目,總投資規(guī)模以千億元計數。
物流樞紐網絡的建設
從規(guī)劃上來說,整個現代化物流運行包含有網絡化的特征,網絡化主要體現在物流通道和物流節(jié)點,物流樞紐就是物流節(jié)點中的重要一環(huán)。
從圖中可以看到在整個網絡化的初期,即沒有國家物流樞紐存在的情況下,物流網絡節(jié)點是基于物流園區(qū),僅僅是停留在城市地區(qū)層面,呈現出線狀物流體系。線狀的物流體系的缺點也比較明顯,規(guī)劃不足、組織程度不高、協(xié)同效率低等重要問題。
基于此,在構建現代物流網的前提下,不同的物流園區(qū)之間建設國家物流樞紐將有利于提升運作效率,加強地區(qū)輻射帶動能力。根據《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guī)劃》中的提到的,預計到2025年,布局150個國家物流樞紐,推動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至12%。
除此之外,國家物流樞紐的建設,能夠真正實現物流信息的互聯互通,加強物流服務安全監(jiān)管和物流活動的跟蹤監(jiān)測,對貨物來源追溯進行把控。
物流網離不開智能化
目前,在各類物流體系中,現代供應鏈、郵政快遞物流、冷鏈物流、航空物流、應急物流中,對于物流智能化的需求越來越高。
同時,現在的智慧園區(qū)智能化程度也逐步提升,在此基礎上,作為國家級統(tǒng)籌協(xié)調項目,新技術和新裝備上的引進將是國家物流樞紐必然的舉措,
1
因此,《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guī)劃》中提出,要加強新技術與新裝備的應用。其中,包括建設全自動化碼頭、"無人場站"、智能化倉儲等現代物流設施。推廣電子化單證,加強自動化控制、決策支持等管理技術以及場內無人駕駛智能卡車、自動導引車、智能穿梭車、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裝備在國家物流樞紐內的應用,提升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分揀、配送等作業(yè)效率和管理水平。
具體來說與現代化智慧園區(qū)類似,在國家級物流樞紐中,促進物流園區(qū)、倉儲中心、配送中心貨物信息的精準對接,加強人員、貨源、車源和物流服務信息的有效匹配;
優(yōu)化配送路線,利用大數據技術采集路況信息,建立交通狀況模型,與智能交通系統(tǒng)對接,依據實時路況動態(tài)調整配送路線。
實現自動調配,運用已經投入運行的北斗等導航定位技術,實時記錄配送車輛位置及狀態(tài)信息,利用云計算技術,做好供應商、配送車輛、用戶等各環(huán)節(jié)的精準對接。
加強流程控制,運用傳感器等信息技術,加強對物流配送車輛、人員、環(huán)境及安全、溫控等要素的實時監(jiān)控和反饋。
從上面的技術應用場景來看,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的引入將會提升智慧物流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國家物流樞紐到智慧園區(qū)的物流效率后,整個智能物流網才算正式鋪開。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