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宣布人類首次植入腦機接口芯片,不過你以為的腦機接口還很遠
作者|小葳
出品|智能進化論 公眾號:AImatters
1月29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平臺X(Twitter)表示,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已完成首例腦機接口設備人體移植,目前參與實驗的志愿者恢復情況良好。
1月30日,這一消息帶動國內腦機接口和創(chuàng)新醫(yī)療相關企業(yè)行情大漲。
針對這則新聞,可以引申出有不少有意思的發(fā)現,比如下面兩個關鍵詞:
第一,仍處早期
你以為的腦機接口:類似《駭客帝國》、《鋼鐵俠》、《環(huán)太平洋》等科幻片中,可以用意念隨心所欲控制機甲。
現階段的腦機接口,其主要用途是醫(yī)療領域的科研探索。
比如,Neuralink的短期目標,就是在嘗試如何幫助癱瘓、帕金森等疾病患者,更好地與外界溝通。
根據信通院的預測,10年內腦機接口才有望走向“多類解決方案成熟商用。”
第二,應用先行
腦機接口是典型的應用實踐比理論研究走得更快的領域。雖然今天腦科學的進展還處在早期,但腦機接口領域的應用探索早已開始布局。
也就是說,技術的演進并不一定依賴于對相關領域理論的透徹理解。而且,往往腦機接口這種由解決真實世界的挑戰(zhàn)驅動的技術,發(fā)展得更快。
這點在不少前沿技術上都有體現。比如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可解釋性,還沒有一個業(yè)界公認的說法,但并不阻礙它在各行各業(yè)的落地應用。
圖片來自攝圖網
1 成立7年,Neuralink完成首次人類入腦試驗
Neuralink公司2016年成立,是侵入式技術路線的代表。
直到2023年,Neuralink才獲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批準,允許進行人體試驗。
按照是否需要侵入大腦以及侵入的程度,腦機接口分為侵入式、半侵入式、無侵入式。
侵入式需要通過開顱手術,在腦部進行芯片等硬件植入。半侵入式同樣需要將設備植入人腦,只不過改為微創(chuàng)手術等方式。無侵入式基于大腦皮層活動的檢測和信號處理,最典型的是腦電圖。
馬斯克表示,Neuralink 的短期目標是幫助癱瘓者實現意念打字功能,未來還將可以實現讓癱瘓者行走、讓盲人看見,最終希望實現“人機共生體”的愿景。
“最初的使用者將是那些失去四肢的人?梢韵胂笠幌,如果史蒂芬·霍金的溝通速度比打字員或拍賣師更快。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根據計劃,Neuralink 計劃2024年進行11例設備植入手術,2025年為27例,2026年為79例,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22000人。
據外媒報道,已有數千人正排隊等候植入Neuralink 的植入設備。目前,Neuralink估值已超過50億美元。
根據官方資料,Neuralink的植入設備尺寸約為5枚10美分硬幣疊在一起,包含1024個電極,由特別研發(fā)的機器人進行開顱植入,收集到的腦部信號則由用戶端App進行解讀。
Neuralink植入人腦的設備
2 八成企業(yè)選擇非侵入路線,10年內賽道有望商業(yè)成熟
與Neuralink的侵入式路線不同,目前腦機接口的主流技術路線是非侵入式。
根據2023年12月中國信通院發(fā)布的《腦機接口技術發(fā)展與應用研究報告
(2023 年)》,全球 500 余家腦機接口相關企業(yè)中,20%從事侵入式技術研發(fā),80%從事非侵入式技術研發(fā)。
在應用方面,腦機接口產業(yè)下游較明晰的應用方向超過30種,主要分為醫(yī)療和非醫(yī)療兩類,醫(yī)療仍是腦機接口當前主要產業(yè)化方向。
熱點應用方向的腦機接口企業(yè)國家分布,來源:
中國信通院發(fā)布的《腦機接口技術發(fā)展與應用研究報告》
目前,運動功能恢復和增強是腦機接口在醫(yī)療領域最熱門的應用方向。主要面向卒中、癱瘓、肌無力、癲癇、帕金森等病癥患者。
其背后的原理,可以簡單理解為,當病人大腦在做運動想象的時候,用腦機設備刺激他們相應的癱瘓部位,讓原本斷裂的神經回路進行重連。
比如,當病人想象抬起手臂時,刺激癱瘓的上臂,經過一段時間積累,大腦運動皮層和癱瘓上臂的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將被重建。再之后,當病人想抬起手臂時,手臂就會抬起來。
信通院報告認為,當前在運動功能恢復和增強領域,非入侵性解決方案已經實現了商業(yè)落地。
一個著名的案例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開幕式上,一名曾經全身癱瘓的青年運動員利亞諾·平托通過穿戴一副機械戰(zhàn)甲,完成了當年世界杯的開球動作。
信通院預測,腦機接口技術目前處于應用普及期,有望在十年內實現“應用解決方案效果良好,多類解決方案走向成熟商用”的目標。
3 通過腦機接口變超人,永遠不會實現?
一種觀點認為,腦機接口將是能夠改變人類進化的前沿技術。
得到前沿課程《腦機接口》的主理人、材料科學家孫瑜將腦機接口的應用發(fā)展分為四大階段:治療身體功能、改善精神狀態(tài)、增強大腦算力、顛覆溝通方式。
較高的兩個層級,也就是科幻電影中的人機融合。
來源:得到課程《腦機接口》
不過,針對當前腦機接口發(fā)展中的現狀,總有人潑冷水。
目前在潑冷水的人中,還有非常權威的專家,他就是美國杜克大學醫(y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被譽為“腦機接口之父”的米格爾·尼科萊利斯。
前面提到的,在世界杯開幕式亮相的機械戰(zhàn)甲就是他和團隊的成果。
尼科萊利斯認為,腦機接口領域就像人工智能領域,目前都存在大量的炒作問題。
他不但不看好以Neuralink為代表的侵入式技術方向,還認為目前很多關于腦機接口的科學幻想也不可能實現。
尼科萊利斯認為,侵入式技術路線不是主要方向,也不是優(yōu)先選項。因為大多數患者都能從非侵入式腦機接口中受益,而且這樣做更容易、更便宜、更安全。
“我可以告訴你三點永遠不會發(fā)生的事:人類無法將內容同步上傳到大腦、無法通過一些植入技術手段來獲得“特異功能”(比如瞬間擁有某項技能)、也無法將記憶下載到任何數字設備上。”尼科萊利斯曾向國內媒體這樣表示。
當人類還遠遠沒有搞清楚大腦的運作機制時,腦機接口的應用探索已經在不斷加速。
如果未來注定是一個人機共存的時代,在技術發(fā)展之外,我們也需要重新認知自己與機器的關系,不斷調整新的倫理框架。
參考資料
《腦機接口技術發(fā)展與應用研究報告(2023 年)》
https://www.fxbaogao.com/view?id=4078222
人工智能將超越人類?“腦機接口之父”:資本炒作,AI無法真正地進化
https://36kr.com/p/2617110813006214
END
本文為「智能進化論」原創(chuàng)作品,
原文標題 : 馬斯克宣布人類首次植入腦機接口芯片,不過你以為的腦機接口還很遠

最新活動更多
-
10月23日火熱報名中>> 2025是德科技創(chuàng)新技術峰會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0月24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yè)年度評選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yè)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