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or警惕元宇宙!
10月28日,Facebook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宣布將公司名字由“FACEBOOK”更改為“META”,隨后,便引發(fā)了“元宇宙”熱。元宇宙概念從科技圈迅速“出圈“,一度占據各大平臺的熱搜榜和頭條榜,引發(fā)熱議。有人說,這是歷史之大變革,將引發(fā)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推動社會效率的大提升;但也有不少人對此提出質疑,發(fā)出了警惕元宇宙的呼聲。
01
警惕元宇宙的真實性
提出“警惕元宇宙“呼聲的人分為幾個層面,最微觀的一個層面主要質疑”元宇宙“的真實性,即元宇宙到底是不是泡沫或者資本騙局。雖然元宇宙的概念被包裝得非常有價值和技術,但是在當下的技術條件和現實條件來看,吹捧元宇宙仍然為時過早,用元宇宙的概念來吸引投資很難說不是圈錢。
當下,各個領域的公司都將元宇宙的標簽往身上貼,仿佛不涉及元宇宙就會落伍一樣。除了Facebook改名meta外,微軟也提出要打造元宇宙,騰訊注冊了“QQ元宇宙“、”王者元宇宙“等商標,百度申請了”metaapp“商標,美的提出打造家居元宇宙,就連社交軟件soul也提出社交元宇宙的概念。目前,A股元宇宙概念股多至67只,有400多家公司注冊了與元宇宙相關的商標,而元宇宙的相關概念股股價出現了一輪高漲。
然而就像過去大熱的“比特幣“、”挖礦“,等用高科技包裝的新概念一樣,元宇宙本身雖然是尖端前沿的技術,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可能只是割韭菜的手段,就中短期而言,要真正實現元宇宙,并不現實。在上一篇文章《元宇宙到底是不是資本騙局?》中,我曾提到過:“元宇宙何時能夠落地,看的還是基礎設施何時能夠達到一定的水平并且實現全面的協(xié)同,這需要芯片、AI、系統(tǒng)、云計算等軟硬件前沿技術的配合,這是元宇宙實現的技術條件。而這些條件在現階段看雖然有所突破,但是相較于能夠實現元宇宙的水平來看,仍然是非常落后的。”除此之外,還有zz條件和安全問題等沒有解決。
因此,在這一層面提出“警惕元宇宙”的,主要是針對元宇宙的真實性來談的,警惕資本的騙局。
02
警惕元宇宙與實體經濟的矛盾
在這一層面,提出“警惕元宇宙”,就是從長遠的發(fā)展來看,元宇宙的發(fā)展對實體經濟的沖擊,有很大可能是弊大于利的。
回顧中美兩國的近幾十年經濟發(fā)展模式,可以很明顯發(fā)現,美國以互聯網行業(yè)發(fā)展為主,而中國則以制造業(yè)發(fā)展為主,因此美國的經濟逐漸走向虛擬,而中國的經濟則走向實體。由此產生的一個結果就是,中美的貿易順差逐漸拉大。過去30年美國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以及近10年來移動互聯網對國內實體經濟的沖擊,應當引起我們的警惕,這樣的矛盾,將會在元宇宙的到來后重蹈覆轍,并且變本加厲。過去,不斷有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大討論。要知道虛擬經濟并不產生價值,它只是價值的搬運工,在搬運的過程中剝削生產者的價值,只有實體經濟才能夠產生真正的價值。
然而,在未來,假如元宇宙經濟大行其道,那么人才、資本都將流向元宇宙行業(yè),而真正產生價值的實體經濟勢必大大壓縮其規(guī)模。雖然說,元宇宙的底層技術來源于AI、大數據、區(qū)塊鏈、互聯網、5G、云計算等高精尖技術,但是,元宇宙不是這些技術的延伸和創(chuàng)新,而是這些技術共同創(chuàng)造的一個概念,它并不會創(chuàng)新任何技術。屆時,人類可能在文化、精神層面持續(xù)進階,但物質層面則可能走下坡路。就像當下的網絡游戲和社交網絡、直播等,它們會產生很多內容,但并不會產生實實在在的價值。
03
警惕元宇宙與社會的矛盾
在這一層面上,元宇宙則賦予了一些陰謀論的色彩,并產生更深層次的大思考。假如元宇宙被扎克伯格們創(chuàng)造出來了,在這個虛擬世界里面,人類的精神、思想都將被扎克伯格們所控制,人們活在資本家所創(chuàng)造的“溫室”里面,生活、工作、娛樂、旅行等都將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面完成,信息壟斷、數字剝削、精神控制都將是資本家們的手段,以保持自己的財富和權力無限增長。
這是元宇宙的社會矛盾,資本會在不知不覺間完成對社會的改造,社會階層會進一步固化,掌握著資源、技術、權力的人會控制元宇宙,他們可以自如的擺脫元宇宙的吸引,隨時回歸現實生活。但大部分人,只能蜷縮在虛擬的世界里尋求一些慰藉,但虛擬世界其實早已經被資本壟斷,是資本創(chuàng)造的糖衣炮彈。
社會之外,我們還需要警惕元宇宙與人類發(fā)展的矛盾。在這個層面,則從人類發(fā)展的終局這一宏觀層面在思考。以劉慈欣為代表,這批人認為,元宇宙是極具誘惑,是高度致幻的“精神鴉片”,并且擔憂人類沉浸在虛擬世界固步自封。
曾經就有科幻作家提出過,人類要么走向浩瀚的宇宙,要么進入虛擬空間。不少科幻作品便提出過這樣的擔憂,例如電影《黑客帝國》,人類其實都活在了母體的虛擬世界當中,現實世界里的人類都在“沉睡”。這并非天馬行空的設想,而是經過慎密的邏輯推演出來的。
當元宇宙真的創(chuàng)造出來時,人類可以隨時在虛擬世界中旅行、吃美食、遨游太空、賽車、運動、社交等,這樣就可以不耗費任何成本就享受了精神上的滿足,人類便沒有動力去為了實現更美好的生活去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創(chuàng)造。從這個角度去思考,人類將走向滅亡。用劉慈欣的話來說,這將是人類的一場大災難。試想一下,在未來的生活里面,人們可以在虛擬世界里面到達世界各個角落,那么便不需要汽車、高鐵、飛機等運輸工具;人們可以在虛擬世界里面完成所有辦公、會議、招待等,那么便不需要辦公室、大廈、會所等;當人們在虛擬的世界里面可以得到充分的滿足時,便不再需要星辰大海的征程了,取而代之的是懶惰、退化。
這本身是人類發(fā)展的終極課題,即稀缺的資源與人類不斷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要么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資源利用率、不斷探索發(fā)現更多的資源,要么用虛擬的東西麻醉大腦,使靈魂沉浸在虛擬世界當中,從而減少對現實世界的物質需求。前者會引領人類文明不斷前進,后者則會使人類文明走向滅亡。
警惕元宇宙,不是要我們抗拒元宇宙的發(fā)展,而是在元宇宙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應當去平衡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關系,處理好元宇宙與各類問題之間的矛盾。
元宇宙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利用它。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